话说石鼓山

华山神游 2016-5-15 4685

话说石鼓山

很早就闻知石鼓山了,但无缘结识。可谓是只闻其声,未见其面。真格是不识芦山真面目也!
一个偶然的机会,我来到了渭南石鼓山。是石鼓山在召唤我,还是我向往石鼓山?二者皆有之吧!
那就让我来揭开这渭南石鼓山的神秘面纱,说一说石鼓山的美妙神奇之处,也不虚此行。

话说渭南石鼓山,大多仿照西岳华山而命名。除东、西、南、北、中五峰外,还有长空栈道、龙潭、天池等景,因此,又称小华山。
关于石鼓山山名的出处,按照民间传说,出自莽汉之争。说是西汉末年光武帝刘秀被王莽的追兵撵到此地,前无生路后有追兵,情势万分紧迫,便苍忙逃上山顶。见山顶有一大石,状如石鼓,刘秀便斩木为棰,不禁悲从心中起,潸然泪下,捏五根树枝为香对天默祷盟誓:“他日我若得了天下,可让此石鼓发声作证!”言罢,抡棰猛击,那石鼓似有灵性,竟轰然作响,其声之迅猛,好似惊雷一般,王莽的追兵闻之丧胆,溃败而退。此时刘秀对天长吁一声:“天助我也!”便鼓足了勇气,用尽吃奶的劲继续逃命,最后终于熬过了逆境坐上了龙位。从此这山便命为石鼓山。
今年5月2日,我应朋友们相约一起,终于如愿似偿地前往石鼓山。那天,天清气朗,阳光普照,惠风和畅,春意盎然。下午三点多钟我们一行10人,驾驶着两辆小车,从临潼溪源山庄返程,看看天色尚早,便临时决定前往渭南石鼓山游玩。车向前飞驰,树向后倒去。沿着阳郭宽阔的柏油公路,一路向南。公路两边树林掩映,一幢幢高楼耸入云天,一个个村庄红墙青瓦,一亩亩良田麦浪翻腾,一片片鱼塘亮如明镜,一箱箱蜜蜂摆放在路旁,一朵朵山花争相开放……打开车窗玻璃,春风拂面,洋槐花的清香扑鼻而来……车子三踅两拐便驶入去石鼓山的石渣土路,越河过坎,爬坡上塬,经过几回曲折颠簸,我们便来到群山怀抱之中的石鼓山风景区。
我们将车子寄放在山脚下的大王乡张村村民家院子门前,由于是五一小长假,游客比较多,只显得村道里人来人往,热闹非凡。在村道的路边,村民们提着竹笼在卖土鸡蛋和刚从树上采摘的新鲜洋槐花,以及摆放在路旁的各种山货。村道里还有农家乐餐馆,游人们可以在这儿小憩,在农家乐享受地道的山野菜和可口的农家饭食。诸如:凉饸饹、凉皮、煎饼、搅团、洋竽糍粑;香椿、豆腐、水芹菜、荠荠菜、灰条菜、豆芽菜;烙油馍、臊子面、白米饭、手工馍……味道纯正,物美价廉,包你吃得滋润,吃得满意。游客们从热情大方、朴实憨厚的农人的招待中,就能看出他们是诚实厚道的当地人。酒足饭饱后,可以在村庄游览观光。在村子的东北角有一座简易的庙宇,我们进去看看,庙内供奉着几尊塑像甚是威严肃穆。在这几尊杂乱无序、做工简单粗糙的塑像里,倒也能看出,这里淳朴善良的山民们祈求普天之下的人们,平安幸福那美好祝愿。据村民们说: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石鼓山庙会,商州、蓝田等四州八县朝山、逛庙会的香客居士达万余人。只可惜以前的旧庙毁于“文革”中,今天这庙宇是“文革”以后村民们集资修建的。
中午三点多钟,天气不怎么炎热了,山风徐徐吹来,感到十分的愜意。我们离开那庙宇,便来到了石鼓山西峰脚下,举目望去却是皑皑巨石叠加,刀削斧劈一般,陡峭无比,高耸云天,令人望而生畏;山上郁郁怱怱的大小松柏、杂草从石缝中顶出,顽强的生长着,覆盖着这原本光秃秃的石山。
开始登山时,我双手不得不紧紧地抓牢在岩石缝隙中长出的蒿草和树枝;脚下是被雨水冲刷过的石缝上,遍布细小沙粒,非常光滑。我小心翼翼地沿着被游客们踩出的这条不是路的路,满头大汗艰难地在这陡坡上往山顶攀爬着。可以说这石鼓山西峰中根本就没有路,只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这条不是路的路。这真是印证了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:“这世上原本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”。
过这段陡崖后,前边有一片稍稍平缓的地方,我小憩片刻后,如同刚才那样更加艰难的继续向着山顶攀爬。
登山攀岩,对年轻人来说,是件轻而易举的事。而对一个六十开外的老年人,则不是件容易的事了。在向山上攀爬时,我不得不手脚并用,越爬越艰难,两腿发软,膝盖酸痛,几次欲罢。眼前是白云在飘,身后是悬涯峭壁,头顶是看不见的山顶。只有树木摇曳着枝头,山风在呼呼地吹,我的头脑似乎有点儿晕旋,生怕手抓不牢,脚踩不稳,一不留神滑下山去,连个救命的人都没有,在此结果了自家性命,一切玩完。在山风的摧促下,在下山游客的鼓励下,我不甘半途而废,无功而返。于是鼓足勇气,在心里默默地念着:“下定决心,不怕牺牲,排除万难,去争取胜利!”我一定要登上峰顶,去领略这石鼓山的无限风光。我像是一个踽踽独行的朝圣者,独行在艰难攀登与求索的现实中。经过近一个多小时的攀爬,我终于气喘吁吁的到达西峰顶上。我举臂大声呼喊:“我胜利了!”
在西峰的顶上高竖一石,状如巨鼓,据说,这就是刘秀当年敲击的那面石鼓;在石鼓周围的岩石上,依稀分布着一些老碗大小圆柱型或半圆柱型的石洞,据说这就是当年刘秀骑马经过此地所留下的马蹄印迹。我站在巨大石鼓上可望东南远处的秦岭。最高峰玄象山,雄伟而高大;极目西眺,远处的群山起伏连绵不断,蓝田山、骊山,依稀可见。近处,脚下这西峰的左右两边如刀削一般,直达山下,一个“险”字了得。
南峰,雄壮浑然,大有领袖群峰之势,因南面为尊之意,峰上建有庙宇。中峰,古木参天,林阴夹道,鸟鸣其间,实在是天然幽境。路边的石缝中,长出几朵盛开的紫色、红色的无名小花。一阵阵春风微微吹来,这点点的紫色红色一阵阵颤动着,给这幽境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。游客们大多休息于此,尽情享受这自然美景。这松柏遍地、山花烂漫的景色,一直延绵倾覆整个东峰,真可谓“秀色可餐”。
在石鼓山的五峰中,北峰最高,像似大汉挺立,高峻无比。当我站在北峰顶时,突然间感到天地开阔,心旷神怡。南望群山连绵远去;北望则为观赏崇凝、阳郭两塬和湭河川风光最佳之处。极目远去,渭河细如一条舞动的银丝飘带,环绕着渭南城,隐约可见;两塬如横卧的两条巨蟒,黄底绿斑,苍苍茫茫,甚是壮观;湭河水库则宛如一面明镜镶钳在湭河川尽头的两塬之间。正是:“江山如此多娇,引无数英雄竞折腰。”
好一幅黄土高原春景图!如诗如画,尽收眼底。山下由近到远,无数村庄错落有致,田陇小道交织成网,绿树红墙青瓦相映为画。自石鼓山西南只见一小河曲折蜿蜒潺潺而来,如银色丝带舞动,这便是湭河。湭河本来就有东西两个源头,东源头叫清水河,出自东南的玄象山,也就是郦道元所说的倒虎山,流经花园至史家村;西源头叫稠水河,出自石鼓山西南峪中,峪水并非一出山即为稠水,自源头至阳郭姜洞坡这二十多里,皆为清水,姜洞坡以下至史家村的十多里内,因河水穿行于黄土台塬之间,泥沙俱下,河水开始变稠,这与当地的地质状况、水土保持、绿化植被等都有着很大的关系。清、稠二水流至史家村合流成湭河,这样在湭河的上游就形成了清水河、稠水河东西两个主河道。
夕阳西下,万里晴空无云,广袤的关中平原在夕阳的照耀下格外美丽妖娆。下得山来,我再次看看这正在沐浴着春日晚霞下的石鼓山和湭河水,朦朦胧胧的,更觉这方水土的秀美、迷人和神奇。便诵诗一首:
渭南石鼓山印象
峰峦约我白云间,动翠西风万籁天。
蝶舞松涛溪跳岩,黄昏脚步漫名山。
七彩盛开林海染,树头飞入烁烂烂。
晚来松柏谈刘秀,归去时人论一般。

写于2016年5月12日
上传的附件:
最新回复 (12)
全部楼主
返回